摘要:鄉村振興人才是關鍵,人才振興教育要先行。人才振興離不開本土人才培育和外部人才引進,而這兩個方面的實施都需要繼續教育的優質供給。繼續教育要真正服務好民族地區鄉村振興,應該遵循三項基本原則,并從通用知識與技能、專業知識與技能、學歷繼續教育三個具體路徑服務和支持民族地區的鄉村人才振興。
關鍵詞:鄉村振興;繼續教育;人才振興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扎實推動鄉村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振興”。鄉村振興人才是關鍵,人才振興教育要先行。因此,高質量開展針對農牧民的繼續教育,為廣大民族地區培育一批又一批高素質“三農”人才,推動農牧區人才振興,是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推動民族地區鄉村人才振興的必然選擇。
人才振興在民族地區鄉村振興中的內涵與價值意義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重要講話中指出,要推動鄉村人才振興,把人力資本開發放在首要位置。對于民族地區而言,其鄉村區域內的人才振興,無疑是其鄉村振興的關鍵。
要理解人才振興在民族地區鄉村振興中的作用,首先要理解什么是民族地區鄉村振興人才的內涵。一般意義上而言,人才是指具有一定的專業知識或專門技能,進行創造性勞動并對社會作出貢獻的人,是人力資源中能力和素質較高的勞動者。鄉村人才就是在鄉村或民族地區農牧區工作生活,擁有與農業、牧業和農村發展相關的知識和技能,并能夠為之付出勞動,在加速推進農業、牧業現代化、促進鄉村經濟社會發展和區域繁榮中具有良好示范作用、輻射作用、領頭作用、聯動作用的一類人。它包括:農牧業生產經營型人才、農村二三產業發展人才、鄉村公共服務人才、鄉村治理人才以及農業農村科技人才等。其對于鄉村振興的價值意義可以從四個方面進行概括:一是促進鄉村產業振興。鄉村振興必須要有鄉村產業振興,而鄉村產業振興離不開一支熟悉農業生產、懂經營管理、懂技術應用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人才振興正是要培養這樣的農村新型經營主體,使他們能夠帶領農民發展農村經濟,推動農村產業升級。二是優化鄉村治理結構。鄉村治理需要一種多元化、協同化的治理結構,而這需要大量熟悉鄉土文化,理解農村社會、懂管理、有服務精神的鄉村公共服務人才。人才振興要培養這樣的人才,幫助優化鄉村治理結構,推動鄉村治理現代化。三是提升農村科技水平??萍际峭苿愚r業現代化,實現鄉村振興的重要手段。人才振興應當重視農業農村科技人才的培養,引進和利用高層次人才,提升農村科技水平,推動農業現代化。四是促進農村文化繁榮。鄉村振興不僅僅是經濟的振興,也是文化的振興。人才振興應當鼓勵和引導人才向農村流動,傳播先進文化,推動農村文化創新,促進農村文化繁榮。
民族地區鄉村人才振興對繼續教育的需求分析
繼續教育是國民教育序列中的重要一環,是“對已獲得一定學歷教育和專業技術職稱的在職人員進行的教育活動”??梢?,繼續教育主要是面向已經從事某種職業的人員所進行的教育活動。因此,鄉村的潛在人才與繼續教育的對象之間存在極大的重疊與共性,這部分人中也蘊含著巨大的繼續教育需求。
民族地區培育本土鄉村振興人才需要繼續教育的服務。受到歷史因素、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的影響,與其他地區相比,民族地區的鄉村振興人才存在總體數量不足、教育層次偏低和結構技能老化的問題。對比全國平均水平與內蒙古、新疆、寧夏等自治區的情況可以發現,相較于全國平均水平,以自治區為代表的民族地區的農業生產經營人員教育層次普遍偏低。第三次全國農業普查數據顯示,全國范圍內的農業生產經營人員中,未上過學的人員占3.6%,高中及以上學歷的占10.4%,而民族人口聚集的西部地區,未上過學的人員占比則更高,達到5.2%,高中及以上學歷人員的占比則降至10.5%,其中新疆、內蒙古和寧夏等自治區的農業生產經營主體的學歷則存在更為明顯的短板。
在公共服務類人才方面與非民族地區相比,民族地區同樣存在較大差距,特別是在學歷、從業經驗等方面。因此,與其他地區相比,民族地區培育本土人才、促進區域人才振興更加需要繼續教育的持續服務,通過繼續教育來幫助當地人才提升教育層次、增強知識技能、強化創新意識,讓更多民族地區的鄉村人才成為當地鄉村振興的主力軍。
民族地區引進鄉村振興人才需要繼續教育的服務。引進人才是解決民族地區鄉村振興過程中人才總量不足、結構不佳、素質偏低的重要手段。但是與其他地區相比,民族地區的鄉村自然條件往往更為艱苦,醫療和教育等基本公共服務保障水平更為落后,交通、住房和電力等基礎設施條件也存在供給保障不佳的情況。因此,民族地區鄉村引才面臨著比其他地區更大的挑戰。而對當地的鄉村公共服務人員進行繼續教育可以提高當地的公共服務水平,增強對人才的吸引力。此外,引進人才同樣面臨著自身不斷發展的需要,更好的繼續教育也能夠幫助引進人才不斷學習新知識、新技術和新理念,幫助其在民族地區實現更好的自我發展,進而增強對引進人才的吸引力。
高質量的繼續教育服務民族地區鄉村振興的基本原則
誠然,鄉村人才振興的實現對繼續教育的供給存在巨大需求,然而繼續教育如果要真正服務好鄉村振興,仍必須要遵循相應原則,緊密貼合民族地區鄉村振興的實際需要。具體而言包括三個方面:
需求導向原則。與其他地區相比,民族地區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往往面臨著底子薄、資金少、任務重的特點。因此,民族地區的繼續教育更應緊密結合地方發展的實際需求,提供符合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方向的教學理念、教學形式和教學內容,實現針對發展需求的精準供給。而只有當繼續教育的理念、形式和內容與民族地區的發展需求緊密結合時,才能讓參與繼續教育的鄉村人才更好地理解和適應地方發展的趨勢和需求,進而實現民族地區鄉村人才的成長與地方發展的相向而行。
公平導向原則?,F實中不同民族之間的發展基礎、學業基礎和學習習慣往往存在較大差異, 因此,民族地區的繼續教育應格外注重公平導向,確保所有人都有平等的學習機會。通過強調公平性原則,可以幫助民族地區中所有有需要的人都有機會參與到繼續教育中來,提升繼續教育的廣泛性和普遍性,進而實現人人享有、人人參與、人人盡力的廣泛的鄉村人才振興。
實踐導向原則。繼續教育的對象是有工作基礎、學業基礎和職業基礎的人,其接受教育的目標往往是解決實際中所遇到的本領困難、能力困難和知識困難,因此,只有強調繼續教育的實踐導向,將實踐性內化于整個繼續教育的教育目標、內容、方法和評價過程中,才能真正幫助鄉村人才更好地將知識、技能、本領轉化為鄉村振興的具體實踐,推動本地區、本民族的鄉村振興。
繼續教育服務民族地區的鄉村人才振興的路徑分析
從形式上分析,繼續教育可以分為以培訓為主要形式的非學歷教育和學歷繼續教育,其中培訓又可以進一步細分為專業知識與技能培訓、通識知識與技能培訓兩大類。因此,繼續教育積極服務民族地區鄉村振興可以通過三條路徑實現:
以高質量的農牧民通識知識與技能培訓,筑牢服務民族地區鄉村人才振興的堅實基礎。要成為人才,必須以良好的綜合素質為基礎。在民族地區,農牧區的鄉村人口往往面臨著不能熟練使用國家通用語言和規范漢字、對黨和政府的農村政策不了解、不熟悉涉農法律法規、缺乏必要的農村金融知識等問題。因此,開展適合農牧區特色的農牧民通識知識與技能培訓,無疑是服務農牧區人才振興的基礎性工作。只有做好了這些基礎培訓,才能夠促進人才的可持續性成長,更好地服務民族地區鄉村全面振興工作。
以高質量的農牧民專業知識與技能培訓,打造服務民族地區人才振興的核心驅動。根據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加快推進鄉村人才振興的意見》,鄉村振興的人才可以分為農業生產經營人才、農村二三產業發展人才、鄉村公共服務人才、鄉村治理人才和農業農村科技人才,要成為這些人才,就必須具有相應的專業知識與技能。例如,農業生產經營人才,應該掌握當地糧油作物和牲畜的提質增產、防災減損以及重大病蟲害防治的有關知識和技能;而農村二三產業發展人才則必須掌握農村金融、電商、物流或者其他農業手工藝相關的知識和技能??梢?,不同類型的人才所需的專業技能和知識差異較大,而這些恰恰是相應的人才服務鄉村全面振興的核心素養。因此,開展高質量農牧民專業技能和知識培訓,無疑是服務農牧區人才振興的核心驅動。
以高質量的學歷繼續教育,形成服務民族地區人才振興的重要補充。學歷繼續教育是我國學歷教育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列入國家招生計劃,國家承認學歷。從層次上來看,包括:??茖哟?、本科層次和研究生層次??忌趨⒓尤珖猩y一考試后,由各省級行政區域統一組織錄取。從學習形式上來看,主要是在職和業余學習,因此,相較于學校教育,學歷繼續教育更符合當前我國廣大農業生產經營者、鄉村公共服務人才等奮斗在鄉村振興工作一線人才的需要。同時,與短期培訓相比,學歷繼續教育具有內容豐富、系統性強和考核嚴格的特點,對于系統、全面地豐富農牧民的知識,促進農牧民技能的增長和更新農牧民的觀念都有著更為明顯的優勢。但同時,由于學歷教育的時間較長、學習內容多、學習強度高,影響了其在廣大農牧區開展的普適性,但內容精準、形式新穎的學歷繼續教育仍然是服務民族地區鄉村人才振興的重要補充。
總的來說,通過高質量的農牧民通識知識與技能培訓、專業知識與技能培訓,以及開展系統性強的學歷繼續教育,可以全方位、多層次地培養和激發民族地區鄉村人才的潛能,助推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同時必須認識到,要在民族地區實現高質量的繼續教育供給必須從繼續教育的設計、實施和評價的各個環節落實需求導向、公平導向和實踐導向,以適應民族地區鄉村振興的多元化需求,為鄉村人才振興提供強有力的教育支持。
參考文獻:
[1]朱勝暉.鄉村人才振興政策的歷史邏輯、當代意蘊及未來指向——基于23份中央“一號文件”的文本研究[J].中國成人教育,2022(5).
[2]黃承偉.新時代鄉村振興戰略的全面推進[J].人民論壇,2022(24).
[3]藍志勇.區域發展戰略視角下的人才與人才區域戰略之探[J].中國科技人才,2023(2).
[4]吳凡,黃寶俊.高質量發展階段廣西人才發展治理體系構建研究[J].廣西社會科學,2021(12).
[5]洪鑾輝,林婷.高職院校建設中人才引進評價指標庫及指標體系構建的研究[J].職業教育(中旬刊),2022(4).
(作者高若晨系青海師范大學繼續教育與培訓學院原院長、北京師范大學援青教師,王艷霞系青海師范大學教師)
《中國民族教育》2023年第11期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cviewrestaura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